从2020年开始到现在,据不完全统计,此赛道中有超过近20家企业获得投资,有的企业持续获得多轮融资。除此之外,进军2B市场的互联网巨头阿里和腾讯,老牌2B综合服务商用友等,不但亲自下场构建平台,还以投资收购方式在该领域扩展;在HR、协同、CRM等各领域的厂商也纷纷推出相应的零代码/低代码平台,一时间竟然无服务商没有零代码/低代码。
如此之火的赛道,零代码与低代码概念是如何诞生的,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到底有什么价值呢?
其实,这两个概念的产生还是源自于APaaS平台。据相关资料考证,Forrester早在2014年就有一篇《New Development Platfroms Emerge for Customer-Facing Applications》的文章,提出了低代码(Low-Code Alternatives)概念。
不过,真正将此概念发扬光大并进行完善的还是Garnter。
在2017年,Garnter发布了一份关于HPAPaaS(Enterprise High-Productivity Application Platform as a Service)的魔力象限报告,这是一个全新的细分领域。但是在2019年发布的《Magic Quadrant for Enterprise Low-Code Application Platforms》报告中,HPAPaaS这个细分领域被移除,取而代之的是LCAP,就是大家常说到的低代码。同时,也对No-Code(零代码,也被称无代码)给出了准确的归属关系,即它是低代码的子集。
从那时起,零代码/低代码的概念就逐渐被越来越多人接受了,更重要的是No-Code的使用对象被定位于业务人员,也就有了更深远的影响,即企业数字化应用系统的构建工作有了新的社会分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