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导语:中台到底是什么?要怎么做呢?本篇作者以真实的案例和个人经历的方式跟我们分享了作者自己对中台的理解,讲讲中台是怎么落地实施的,怎么将一个业务需求转化成中台需求的,好让大家对中台有个非常具象的认知,一起来看一下。
中台概念大家已经很熟悉了,各种定义满天飞,但是中台到底是什么,怎么做,还是需要做了才知道。我现在以实实在在的案例让大家明白中台。当然了,毕竟接触中台时间还是不够长,免不了出现一些有偏差的观点,有看到的中台大佬可以指出。
一、中台的定义和角色
中台的定义可以从很多公开资料找到,我这里不再做赘述和解释。我在这里期望以更白话、真实的案例和个人经历的方式讲讲对中台的理解,讲讲中台是怎么落地实施的,怎么将一个业务需求转化成中台需求的,好让大家对中台有个非常具象的认知。
谈起角色就要有对象,中台对于前端业务来说,是业务后端。前台业务不是很关心你怎么实现,也不关心是中台实现还是业务系统自己实现,只关心你能否实现我想要的前端展示、交互、逻辑等等。
中台对于前端业务的后端系统来说,类似一个有强大能力的第三方服务商,这个第三方服务商有某个模块的各种接口和能力,我按照这个第三方规范的接口文档给信息,对方就能够实现我这边业务的这个模块想要的底层结果,不需要我针对这个模块再做一次开发。
所以,如果从业务角度看中台,他承担了一部分业务后端系统的角色,也承担了一个第三方服务商的角色。
二、什么样的人适合做中台
我们都知道,业务系统如果做的不合理可以等以后重构,也可以为了应付紧急需求而做很多阉割版功能,甚至可以让产品新人和技术新人操刀,只要实现业务需求就可以。
而对于中台来说,不管多小的中台,都需要有非常清晰的产品规划,产品要知道业务以后可能做什么,会怎么玩,落地下来就是业务某个功能点以后可能怎么做,我中台底层模型如何搭建,才能让中台的扩展性很强很灵活很好支持多变的业务。
中台的重构成本相比于业务侧,是翻倍的,越灵活重构成本越高,对接的业务侧越多,重构成本也越高。
那么问题来了,你如果不懂业务,能做中台的产品吗?
答案肯定是否定的。
所以做中台的人一定是对业务很了解的人,无论是产品还是研发,请记住懂业务是前提条件,不仅仅懂自己的业务,还要懂与自己相关的上下游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