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芯片短缺问题仍在持续,国内芯片产业备受关注,短时间内的大量资金涌入、人才争夺等,也引发了一些问题。
近日,从事模拟IC设计的瑞盟科技创始人、董事长冯炳军接受界面新闻等媒体采访时表示,国内芯片行业在过去二十余年实现了供应链的升级,目前在许多领域能够实现对进口产品的替代。
但他也对目前行业存在的问题表达了担忧。“设计一个芯片可能就要1年,在工业领域要2-3年,甚至更长,从立项到卖出总共要3到5年时间。半导体行业很辛苦,是一场超级马拉松。”冯炳军认为,目前疫情导致需求猛增、产能受阻,让芯片行业空前热门。“但这不是一个能赚快钱的行业。把马拉松变成400米跑是不行的。”他说。
过去一年里,芯片半导体行业投融资热度高涨。据集微咨询统计,2020年上半年,国内超100家半导体相关企业获近200亿元融资。对比2020年上半年,2021年上半年获新一轮融资企业数量同比增加一倍多,而融资规模也增加近一倍。
行业火爆,芯片人才的“抢人大战”也不可避免。冯炳军表示,目前行业内人才薪资水涨船高,“对企业压力很大。”企业需要自身保持盈利,或有融资资金才能保证竞争力。
提到进口替代,冯炳军说,在他所处的工业级模拟芯片领域,想实现对进口产品的替代,面临三个挑战:一,质量要保证与进口产品一样好,这对自身研发能力提出了高要求;二,必须要坚持,工业级芯片需要经过长时间的验证,周期漫长,不能因为前期做不好就放弃;三,销售和研发都应重视,在保证与进口产品质量一致的同时,也要做到价格一致,不打价格战。
对于未来市场行情,冯炳军认为,行业内经过一年多的紧张备货,下游厂家已经备好许多库存,下半年行情可能不如过去一段时间火爆,“明年大家可能对半导体行业会有新的认识,没有这么火,也没有这么容易。”
2008年成立的瑞盟科技,主攻行业内技术难度较高的工业级模拟电路。与数字芯片不同,模拟芯片具有产品种类复杂、产品生命周期长、工艺制程要求特殊、设计对工艺的理解要求高等特点。冯炳军表示,公司目前已经占据了国内工业测距芯片50%以上份额,其自主研发的“低噪声微步控制马达驱动芯片”在安防行业已实现全面进口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