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如何丢失了这十年?本文将从公司的多元化战略谈起,试图探究背后的原因。
01
多元化:努力了,结局不理想
联想集团的多元化,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智能手机,二是收购IBM X86的system X系统。在这两个方向上,联想延续了以往的行事风格,结果却大不相同。
2005年,联想集团对于IBM个人电脑业务部的收购,可以说是里程碑事件。通过并购之术,利用IBM在全球的分销网络,联想在全球个人PC市场里,一路冲锋。
偶遇金融危机的风浪,已退居二线的柳传志再度出山扭转亏损,金融危机过后的2010年,联想集团的全球市场份额达到10.2%,用杨元庆的话说就是“成果丰硕,完美收官”。
对IBM的收购上,联想尝到了甜头。
在PC江湖杀到第三的位置之后,2011年,联想集团开始加速进入智能手机方向的多元化。
其实,联想集团早在十年之前就已经试水手机业务。当时,联想方面表示将采取资本运作的方式,诸如以合作、并购的“灵活”方式进入市场。联想也是这么践行的,2002年,通过与夏华电子合作,联想开始切入手机市场。
由于市场环境、战略、盈利等多方面因素,联想的手机业务一直没做起来。直到国际上iPhone横空出世,国内三网合一,联想自身海外市场受挫,联想集团决定与iPhone背水一战。
2010年,柳传志用希腊神话鼓舞联想:“一个小孩和一个巨人进行搏斗,两个人的力量相比可谓天上地下,但小孩有一个优势,大地是他的母亲。每当他处于困难的时刻,他就会跪来亲吻他的大地母亲,亲吻一次他就会长大许多、强壮许多,最后终于战胜了巨人。”
柳传志解释,iPhone就是那个巨人、联想就是那个小孩,联想的客户、合作伙伴、政府领导,就是联想的大地母亲。
大地母亲给了联想超乎寻常的回馈。2011年,中兴、华为、酷派主导的市场,次年就加入了联想这个新玩家。2012年国内市场上,联想击败了苹果,成为第二,“中华酷联”由此形成。
几年后的2014年,联想以29亿美元收购摩托罗拉。联想对这次收购整合给予厚望,杨元庆曾公开喊话,要复制收购IBM电脑的辉煌。
结局,大家也都清楚,至少在国内,摩托罗拉已无声量,联想手机,已不在主流手机厂商之列。
再来看收购IBM服务器。
收购IBM服务器以后,联想成为全球第三大X86服务器供应商。尽管是低端服务器,21财年(2020年4月1日—2021年3月31日,以此类推),数据中心业务(收购IBM服务器的收入体现在这一分部)的毛利率只有13.01%,赚的是辛苦钱,好在被称为组装厂的联想整体毛利率也不高,同期只有16.08%。
从利润来看,数据中心业务盈利能力在逐年改善,不过,2021财年,税前仍亏损1.69亿美元。
如果以杨元庆的标准来看,联想算是成功的,他认为数据中心业务收入占比达到两位数就是转型成功的“里程碑式”标志。
多元化转型是否成功,见仁见智。总体来看,联想,还是卖电脑的联想。
02
并购苦果:流动性变差
当前,联想集团的主要收入来自智能设备业务,包括个人电脑和智能设备、移动设备,这一业务实现的收入比重近90%。
具体来看,个人PC和智能设备贡献了了近八成的收入。移动设备,也即手机业务,占收入的比重逐年下滑,在19财年、20财年和21财年,分别占比12.66%、10.29%和9.33%。
上述期间,数据中心业务的收入分别为404.15亿元、382.48亿元及429.03亿元,占该公司总收入比例分别为11.80%、10.84%及10.42%,比重同样在收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