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审查不同于测评、认证,也不同于通用性审查、外商投资国家安全审查,重点审查网络产品或者服务是否存在影响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和国家安全的威胁或者风险。”北京邮电大学互联网治理与法律研究中心副主任崔聪聪曾发表文章指出。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针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网络攻击行为不断攀升,涉及金融、医疗卫生、交通、能源、工业控制等领域,影响范围广泛、程度严重。开展网络安全审查成为各国防范关键基础设施安全风险的通用做法。
依据《国家安全法》和《网络安全法》,2020年4月,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国家发改委等12部门联合发布《网络安全审查办法》。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有关负责人曾在《网络安全审查办法》发布时介绍,我国建立网络安全审查制度,目的是通过网络安全审查这一举措,及早发现并避免采购产品和服务给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行带来风险和危害,保障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供应链安全,维护国家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