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最近,不少互联网大厂就像事先商量好一样,不约而同的取消“大小周”、开启涨薪模式,凡尔赛十足,引得不少网友酸了,而这背后“秀肌肉”的底层逻辑何在?
前不久,格力电器(000651,股吧)“半价”发布员工持股计划刚获股东大会通过,小米就宣布直接豪掷超40亿元股权激励给员工。7月2日,小米集团发布公告称,董事会向3904名员工累计授予7023万股奖励股份。按当日收盘价计算,此次奖励股份市值达18.4亿港元(约合15.34亿元)。4天之后,小米又颁布股票激励计划,向122人奖励1.2亿股小米股票。按照小米收盘价,这部分股票市值达31亿港元(约合25.8亿元),人均奖励超2114.75万元。
紧随其后,7月13日,京东发布涨薪通知,两年内员工从每年14薪提升至16薪。目前京东有37万员工,80%以上来自农村乡镇地区。该消息发布后,瞬间冲上了微博热搜,甚至被网友戏称为“直男式涨薪”。
而隔三岔五就会秀一波企业福利操作的腾讯也来凑热闹。7月14日晚,腾讯拟向3300名员工发放2403203股股份作为奖励,奖励股份约计11亿人民币,3300名员工平均每人可获得大约34万元。回顾过去三年,腾讯共发布了4次股权激励计划,合计金额近300亿元。
除了大手笔的股权激励以及赤裸裸从14薪调至16薪,互联网大厂还纷纷通过取消大小周,以支付加班工资的方式来变相涨薪。
6月11日,一条“腾讯试点强制6点下班”的传闻迅速登上热搜。据悉,腾讯光子工作室群把每周三定为健康日,要求员工这一天必须6点下班,而其余工作日的下班时间最晚也不能超过晚上九点。此外,如果周末部门回公司加班人数单日超过10%,则该部门在未来四周内不得再申请休息日加班,严格要求双休。
有意思的是,今年年初,不少互联网大厂以及快速增长的社区团购企业还纷纷选择通过大小周的工作方式进一步鼓舞员工士气“开疆扩土”。今年1月,快手开始推行全员大小周。可经过半年试运行之后,6月24日,快手公司宣布,将从7月1日起取消大小周,员工按需加班,公司按照相关规定向员工支付加班工资。
紧接着,7月9日,字节跳动发布全员邮件,宣布将从8月1日起取消大小周,8月开始有需求的团队和个人,可通过系统提交加班申请。据悉,字节跳动自2012年成立起就一直保持着大小周的工作方式,此次取消大小周在内部也是经过层层讨论与多轮调查。
随后,7月14日,美团社区团购业务美团优选也被曝出取消大小周,从本周起执行。
在“996”、“007”已成为互联网大厂标配的当下,舆论对于“无效加班”、“996内卷”的声讨此起彼伏。互联网大厂为何纷纷选择股权激励涨薪,摒弃标配的996大小周文化?
首先,互联网巨头们能够如此统一默契行动,应该是嗅到了政策气息。今年3月,全国政协委员李国华以及多位代表委员在两会上呼吁关注“996”问题,这也意味着996正式进入国家层面的议题去参与讨论。
其次,互联网“大小周”边际效益正在弱化。对于企业而言,首要关注的是运营效率和利润。当企业每次投资所产生的效益与上次投资产生的效益之间的差值越来越小,企业的运营成本效率之间的利润无法发挥价值最大化,那么企业则不再需要996大小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