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刚闯关科创板:研发缺失下 1药网是赚差价或是科技立业?

 日前,证监会披露壹药网耀方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简称“111集团”)与海通证券(600837,股吧)签署上市辅导协议,拟科创板挂牌上市。另据了解,111集团此次将分拆子公司1药网上市,目前已完成10亿元国内科创板Pre-IPO融资。对此,有业内人士向北京商报表示,111集团赴美上市已两年有余,此次分拆子公司1药网回A,可以分担其资本市场风险,另外,111集团截至目前仍未实现盈利,仍然需要通过二级市场补充资金。
 
  但在增利不增收、主营业务利润较低的情况下,1药网仍处于烧钱阶段,其科创板闯关之路无疑遍布荆棘,而屡遭处罚点名、估值存在不确定性等也为其带来了不少变数。此外,更重要的是如何诠释“科创”二字,1药网董事长于刚需要给出一个明确答案。
 
  1药网增利不增收 烧钱模式下仍存盈利难题
 
  公开资料显示,1药网是一家互联网医药产业服务商,其前身1号药网成立于2010年7月,创始人及董事长为于刚,CEO为刘峻岭。2015年底,1药网由原名称“壹药网”变更为现用名“1药网”。成立10年间,1药网迅速发展,截至目前,1药网旗下拥有B2C医药平台“1药网”、互联网医院“1诊”、B2B医药平台“1药城”等。
 
  2018年9月,1药网母公司111集团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彼时,1药网以较快的营收增速惊艳资本市场,且如今正保持较为强劲的增长势头。
 
  根据1药网最新公布的财报及往季财报,2019年Q3-2020年Q3,1药网营收分别为11.10亿元、13.48亿元、15.76亿元、16.22亿元、23.63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109.15%、123.15%、141.81%、140.34%、93.50%、112.77%。
 
  但与营收增长截然不同的是,1药网如今仍然深陷亏损的泥潭。同期,1药网净利润分别为-1.58亿元、-1.26亿元、-0.93亿元、-1.11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1.97%、-25.18%、-5.17%、7.48%、11.95%。时间线放长来看,2016-2019年,1药网净利润分别为-3.63亿元、-2.49亿元、-3.82亿元、-5.02亿元,2017-2019年间净利润同比增长分别为31.40%、-53.23%、-31.35%。
 
  据统计,自2016年至今不到5年的时间内,1药网已累计亏损高达18.26亿元。值得一提的是,早在2018年9月冲刺IPO时,1药网在招股书中就曾提及“公司过去曾有过经营亏损,将来可能无法实现或维持盈利”。
 
  究其亏损的原因,与1药网一直以来居高不下的产品销售成本与营业费用有关。2019年Q3-2020年Q3,1药网产品销售成本分别为10.63亿元、13.05亿元、14.88亿元、15.37亿元、22.73亿元。
 
  同期,营业费用分别为1.65亿元、2.11亿元、2.02亿元、1.82亿元、2.13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13.73%、35.56%、45.07%、26.69%、28.68%。其中,营销费用分别为0.87亿元、1.03亿元、0.96亿元、0.81亿元、1.04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12.65%、31.60%、26.89%、8.21%、19.65%。
 
  在此之下,1药网的毛利润被大大压缩。2019年Q3-2020年Q3,1药网毛利润分别为0.47亿元、0.43亿元、0.88亿元、0.85亿元、0.90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204.27%、83.80%、163.32%、101.32%、90.02%;毛利率分别为4.26%、3.15%、5.56%、5.23%、3.81%,
 
  而互联网医疗头部企业阿里健康、京东健康同期毛利率均在25%左右,对比之下,1药网的毛利率处于较低水平。而毛利率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企业的盈利能力,这也意味着1药网还有较大的盈利空间可以提升。
 
  B2C业务节节败退 B2B业务实为无奈之选
 
  至于1药网为何难以交出盈利时间表,除了成本压力外,还要从具体业务板块说起。上文中提到,1药网如今拥有B2B及B2C两大业务线,在财报中也以两大业务板块进行披露,但如何建立稳固的护城河仍然是1药网所面临的难题。
 
于刚闯关科创板:研发缺失下 1药网是赚差价还是科技立业?
 
  首先是B2B板块,2017-2019年,1药网B2B业务营收分别为0.87亿元、9.23亿元、31.70亿元,占营收比分别为9.10%、51.68%、79.51%,B2B业务成为1药网的营收主力且比重不断增长。在1药网最新披露的2020年Q3财报中,B2B业务营收为22.02亿元,占营收比已高达93.19%,呈现结构越发单一趋势。
 
  据了解,1药网的B2B业务为小型连锁药店没有直接从药企拿货的能力下,连接药企和连锁药店,赚取中间商的差价作为利润。但在拥有稳定大客户且对接多家医院、连锁药房的九州通(600998,股吧)、华润医药传统药企供应链企业面前,1药网只能瓜分较为零散的药房。公开资料显示,目前1药网线上线下一体化虚拟药店网络扩大至30万家以上,覆盖中国整体药店超57%。其中超6成合作药店来自医疗资源不足的3-6线城市。
 
  在此之下,1药网竞争优势只能体现在价格上。以2020年Q3为例,当期1药网B2B业务溢利为5778万元,利润仅有2.6%。分析人士认为:1药网在B2B利润较低的情况下还需要与传统企业等抗衡,进行价格战,这会再次压缩该业务的利润,使得1药网在B2B业务上获利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此外,在药品种类、账款周期等因素的多重影响下,1药网如何保障客户的忠诚度也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于刚闯关科创板:研发缺失下 1药网是赚差价还是科技立业?
 
  其次是B2C业务,2017-2019年,1药网B2C业务营收分别为8.62亿元、8.47亿元、7.63亿元,占营收比分别为89.84%、47.42%、19.31%,呈现营收占比不断下滑趋势。2020年Q4,1药网B2C业务营收仅有1.61亿元,占营收比为6.81%。
 
  但不可置否的是,相较于B2B业务,B2C业务仍有着较高的利润,2020年Q3,1药网B2C业务溢利为3215万元,利润为20.0%,远高于B2B业务的利润。
 
  那为何1药网的B2C业务会节节败退,甚至于“放弃”?上述分析人士认为:近年来,互联网医疗井喷,自2016年起,叮当快药、春雨医生、平安好医生等入局开始抢夺1药网的“蛋糕”,而京东、阿里等巨头的下场再次加速了1药网B2C业务的败退。可以说,B2B业务是1药网退而求其次的无奈之选。
 
  母公司市值不断缩水 1药网到底有多少“科技属性”?
 
  不得不提的是,此次返回A股,1药网选择的是科创板,但是否符合标准这还是个未知数。而科创板上市要求中明确规定了5套关于市值与财务指标的标准:
 
  1.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10亿元,最近两年净利润均为正且累计净利润不低于人民币5000万元,或者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10亿元,最近一年净利润为正且营业收入不低于人民币1亿元;
 
  2.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15亿元,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低于人民币2亿元,且最近三年研发投入合计占最近三年营业收入的比例不低于15%;
 
  3.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20亿元,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低于人民币3亿元,且最近三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累计不低于人民币1亿元;
 
  4.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30亿元,且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低于人民币3亿元;
 
  5.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40亿元,主要业务或产品需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市场空间大,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并获得知名投资机构一定金额的投资。医药行业企业需取得至少一项一类新药二期临床试验批件,其他符合科创板定位的企业需具备明显的技术优势并满足相应条件。
 
  参照上述标准,首先从1药网的研发投入方面来看。由于1药网在财报中仅披露了近年的“技术费用”类目,便暂时以该类目进行分析。2018-2019年及2020年前三季度,1药网技术费用分别为7120万元、6190万元、5540万元,占同期营收比分别为4.0%、1.6%、1%。
 
  单就以1药网唯一披露的“技术费用”费用来看,其远远达不到科创板“最近三年研发投入合计占最近三年营业收入的比例不低于15%”的要求。而具体的研发投入是否满足要求,还有待1药网正式披露科创板招股书时才能下定论。
 
  于刚与刘峻岭曾在今年7月的《1药网十周年内部信》中提到,“我们将持续突破创新,一往无前,践行用数字科技把患者与药品和医疗服务有机连接的使命,踏上下一个10年的新征程,创造更多的精彩和更大的社会价值”。但1药网内部信中的“数字科技”到底是什么,是否具备科技创新能力,恐怕也只有在招股书中才能揭开面纱。

dawei

【声明】:聊城站长网内容转载自互联网,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绝非权威,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您发现内容存在版权问题,请提交相关链接至邮箱:bqsm@foxmail.com,我们将及时予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