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西安市城管局介绍称,今年以来,针对共享单车运营中存在的停放秩序问题,西安市开展部门联动整治,西安市城管局已先后8次约谈哈啰出行等三家共享单车运营企业负责人。
值得一提的是,哈啰出行还被曝出“恶意竞争”。红星新闻此前报道称,今年6月,有居民在成都锦和路报警称,在当地河边上横七竖八地堆放着数十辆美团单车,有的甚至被直接扔进了河里。而在美团经过打捞与寻找后,发现涉及的美团单车共有94辆,其中部分已被损毁。今年9月,该案告破,据了解,嫌疑人系哈啰单车员工付某飞,作案原因系恶意竞争。
今日,辽宁晚报报道称,一辆带有“哈啰出行调度用车”字样的面包车内却装满了青桔、美团两家的共享单车。一名工作人员将这些单车暴力扔进了路边的绿化带。
事实上,除了恶意竞争导致哈啰出行口碑下滑外,其在消费者层面也有不少争议。
哈啰出行违规运营连遭点名 杨磊“出行梦”恐因内控缺陷落于下风
在黑猫投诉、聚投诉等投诉平台中便存在着不少“哈啰出行自动续费”、“霸王条款”、“退款无门”等投诉,这势必也会对哈啰出行的形象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此外,今年以来,上述三家企业的战场还延伸至共享电单车领域,但监管的不确定性、市场的接受程度、车辆安全性等问题仍然悬在行业头上。可以预见的是,作为新的领域,“烧钱获客”的局面势必会再次出现,能否率先跑赢行业,这对于哈啰出行来说还有巨大的变数。
前路未卜:顺风车存安全隐患 发展道路遍布荆棘
目前,哈啰出行的业务除了上文中提到的“两轮车”外,“四轮车”也是其一大布局。而在“哈啰打车”上线后,哈啰出行将形成“顺风车+打车”的双布局,与如今的滴滴出行、首汽约车、嘀嗒出行等玩家正面对抗。
但行业曾出现的安全问题,在哈啰顺风车身上同样存在。
据央广网此前报道,7月16日,广州一乘客在乘坐哈啰顺风车途中遭遇车祸,不幸离世。其妻自事后发现接单的哈啰顺风车司机私下将订单转给了另一平台的司机程某,而程某今年4月刚过实习期不久,事故车辆的交强险也已经过期。
报道中提到,这次事件并非是哈啰顺风车第一次被质疑。此前有媒体报道称,一位用户希望从成都打哈啰顺风车回长沙,被司机要走了验证码后,平台显示,司机在2个小时内就“跑完”了全程还收取了500元车款,可用户连顺风车都没看到。
9月13日,21世纪经济报道发布视频,视频显示,哈啰顺风车司机在驾驶途中甚至于时速超过100km/h时均出现“单手玩手机”的违规操作;10月29日,河南都市频道报道称,有用户在哈啰出行平台预约顺风车后,出现了司机肆意取消订单、漫天要价、下单车辆与接客车辆信息不一致的情况。在投诉时,该用户发现哈啰出行的投诉流程较为繁琐,客服服务难以联系。
哈啰出行违规运营连遭点名 杨磊“出行梦”恐因内控缺陷落于下风
值得注意的是,在淘宝、闲鱼等平台上,还存在着不少“代办顺风车资质”的商家,评论中不乏“靠谱”、“当天过”等字眼。测试发现,在以“注册哈罗顺风车资质”为由联系当中一名商家时,对方表示“120元,1-2天就能搞定”,且不符合相关资历等情况都可以办理。
截至发稿时,在黑猫投诉、聚投诉平台中,关于哈啰出行的投诉已超过9000条,除了上文中提到的共享单车问题外,其顺风车业务也饱受诟病。
哈啰出行违规运营连遭点名 杨磊“出行梦”恐因内控缺陷落于下风
11月3日,用户在聚投诉平台投诉称,遭到了哈罗顺风车车主的辱骂;10月31日,用户反映哈罗顺风车存在着系统私自加价的行为;10月27日,有用户称哈啰平台车主车辆号码伪造……
虽然上述投诉均为单方面投诉,但上述情况的出现无疑体现了哈啰出行在车主资质审核与管控方面存在缺失,轻之是影响用户体验,重之则是危及用户安全。作为服务于用户的平台,哈啰出行更应为用户的人身安全负责,加强内部管控。
目前,相关法律及法规通常适用于网约车服务,而哈啰出行所主要从事的顺风车业务事实上还处于监管盲区,司机资质、平台管控等方面都没有细化的标准,这或许直接导致众多关于哈啰司机质疑声的出现。在监管缺失的同时,执法过程中同样少了明确的法律依据,在“三证缺失”的情况下,顺风车司机若不是以平摊费用为目的进行运营,将会以非法营运或者非法网约车处理。
换言之,哈啰出行不仅背负着社会责任,还面临着法律风险,如若不加强内部管控,安全事件仍层出不穷,等待哈啰出行的一定是监管,而那肯定是“一击必杀”。而此次哈啰出行推出“哈啰打车”仅是初生牛犊,将直面滴滴出行、首汽约车等行业老玩家,花小猪、高德打车等新势力也来势汹汹,如何破局也是哈啰出行必须思考清楚的事情。
从共享单车、共享电动车,到顺风车、网约车,杨磊想要把出行行业都牢牢把握住,但就目前来看,哈啰出行原有的护城河已有松动,内控、口碑等问题不断出现,是否因急于扩张、忙于做大估值而忽略了最基本的用户体验与安全,哈啰出行必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