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号智能IPO“一波三折”:依赖症无良药 电动车难补损失“窟窿”

九号智能到底够不够智能?
 
  9月22日,上交所公告显示,科创板拟上市公司九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九号智能”)完成科创版IPO首次发行股票注册,并将在近期正式上市。本次发行的初步询价时间为2020年10月14日。
 
  作为科创板首单CDR红筹企业,其复杂程度无论是在A股还是科创板均为首例,因此九号智能的上市之路一直备受资本市场关注。
 
  但事实上,九号智能的上市之路可谓一波三折,期间经历了2次中止审核、3轮问询。早在2019年4月17日九号智能的申报文件就已被上交所受理,但在2019年5月12日九号智能因补充完善资料而申请终止审查,中止期满后“好景不长”,2020年1月31日,因财务资料已过有效期,九号智能再度宣布中止IPO,随后于4月20日恢复“已问询”状态。直至近期才终于完成注册,其时间跨度在科创板早期申报公司中及其罕见。
 
  营收持续亏损 过度依赖小米
 
  公开资料显示,九号智能成立于2014年,是一家专注于智能短交通和服务类机器人领域的创新企业。主营业务为各类智能短程移动设备的设计、研发、生产、销售及服务。主要产品包括智能电动平衡车、智能电动滑板车,及智能服务机器人。其创始人及CEO为高禄峰。
 
  九号智能将是继华米、云米和石头之后,小米生态链中第四家上市的公司。据招股书显示,九号智能的股东榜堪称“豪华”,小米、顺为、红杉等投资人对其青睐有加。尽管“光环”亮眼但财务方面持续不断的亏损让九号智能的盈利能力一直备受争议。
 
  据招股书显示,2017年至2019年,九号智能营收分别为13.81亿元、42.47亿元、45.86亿元,同比增长19.77%、207.60%、7.96%。净利润分别为亏损6.27亿元、亏损17.99亿元、亏损4.59亿元,同比下降151.35%、65.14%、291.93%,九号智能三年营收合计亏损金额接近29亿元,其增速大幅下降,成断崖式下跌。
 
  从九号智能的盈利情况来看并不乐观,对此九号智能称,主要由于优先股和可转换债券的会计处理所造成。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收入和业绩持续增长,整体评估价值上升,故优先股和可转换债券公允价值相应上升,使得各期分别形成公允价值变动损失,导致报告期公司净资产、净利润持续为负。
 
  作为一家小米生态链企业,由于对小米集团存在较大的单一客户依赖风险,其发展之路在备受关注的同时也因此遭到了不少外界的质疑。
 
  招股书显示,小米集团为公司第一大客户,2017年至2019年,九号智能与小米集团的关联销售金额分别为10.19亿元、24.34亿元、24.00亿元,占当期营业收入73.76%、57.31%和52.33%。尽管关联交易额的占比有所收窄,但在这三年里其与小米的关联交易额占营收比例均超过50%,这充分体现了其对小米仍存在很大程度上的依赖,这无疑使公司的经营风险增大。九号智能在招股书中提到,如果小米未来向公司采购金额显著下降,公司的业务和经营业绩将受到重大不利影响。
 
九号智能IPO“一波三折”:依赖症无良药  电动车难补亏损“窟窿”
 
  研发投入较低 核心产品无路权
 
  九号智能的研发投入在行业内属于较低水平,招股书显示,2017年至2019年,九号智能投入的研发费用总额分别为0.91亿元、1.23亿元、3.17亿元,在营业收入中的占比分别为6.61%、2.90%、6.91%。与2017年相比九号智能2018年研发占比骤然下降,营收增长而研发费用占比下降,此情况极为异常。
 
  从营收结构看,公司主要收入来源为、智能电动平衡车智能电动滑板车两类产品,2017年至2019年,智能电动平衡车系列销售金额在营收中的占比分别为74.49%、29.14%、21.71%。智能电动滑板车系列销售金额在营收中的占比分别为24.78%、66.46%、70.46%。
 
  平衡车和滑板车的总销售额占营业收入近九成以上,作为九号智能的核心产品,这种在大众眼里堪称“小众”的滑行工具在中国绝大部分省市并无路权。
 
  据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明确规定:行人不得在道路上使用滑板、旱冰鞋等滑行工具,由此可见,电动滑板车、平衡车等滑行工具并不具备基本路权,它们不能在非机动车道上行驶,更不能驶入机动车道,只能在封闭的小区道路或者不对外公开的室内场馆等地方使用。

dawei

【声明】:聊城站长网内容转载自互联网,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绝非权威,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您发现内容存在版权问题,请提交相关链接至邮箱:bqsm@foxmail.com,我们将及时予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