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号凌晨2点,小鹏汽车向美国证监会提交IPO,这是继蔚来、理想汽车后国内第三家赴美IPO的新兴造车公司。小鹏汽车赴美IPO后会给新兴车企业带来什么?用互联网思维造车真能玩的转么?
质量、销量迎大考 用互联网思维迭代“造车”遭质疑
就在小鹏提交IPO申请3天后,小鹏汽车“火了”。8月11日,一辆小鹏G3在广州街头发生自燃。对此,小鹏官方回应称,“初步勘察,车辆外观完好,举升勘察后发现电池箱底部有明显严重的磕碰伤痕,导致电池严重受损,初步判断是该次事故的原因”。早在去年12月,广州一辆小鹏G3被曝尾部出现明火,小鹏汽车回应称,该现象并非车辆自燃引起。判断事故为外部火源引发所致。
新能源汽车电池技术尚未完全成熟,自燃或起火似乎是横在质量关上的大考,特斯拉、蔚来、理想汽车均发生过自燃事件。不过,由于小鹏这次起火的时间正好是在递交上市申请后的3天,时间点十分特殊,引发高度关注的同时,更让小鹏汽车深刻理解“福祸相依”的道理。
用互联网思维造车,与手机有本质区别。毕竟产品的属性与附加值不同,产品快速更迭打价格战的套路也不能完全照搬套用。2019年4月,小鹏汽车2019款G3大规模交付,就在用户提新车新鲜劲还没过的3个月后,2019年7月,小鹏2020款G3上市,不仅比2019款续航里程大增,还增加了部分L2.5级别自动驾驶功能,部分车型价格甚至比老版更低。
这也就意味着,此前购买了2019款G3的用户,在不到半年的时间花了更多钱,却购买了一辆续航能力差、功能少的车型,且成为了老款车型。
此事件当时引发一批忠诚用户发起维权行动。迭代推新没有错,但问题在于,时机的选择与用户体验的考量。割老用户韭菜去拉新的策略,不顾短期内就能有很大提升空间的车型,而以此试水布局市场,消费用户情怀,势必会引来用户集体的抵制,毕竟,换十几万车的速度不可能像换手机的频率。小鹏汽车完全照搬互联网思维卖车的做法背后仍有值得深思熟虑的地方。
对于互联网企业造车,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在2018年曾发表言论称“互联网公司造车就是一天到晚瞎忽悠老百姓(603883,股吧)”。距李书福的观点2年后的现在,互联网造车有没有从“忽悠”到有所改观呢?
公开资料显示,2018年11月,小鹏G3开始投产,截至2020年7月,其交付量达18741辆;P7则在今年4月27日正式上市,于6月28日开始规模交付。截至目前,小鹏汽车累计交付量已达20707辆。小鹏汽车15至20万的定价区间,与本来定价高出小鹏10万的蔚来相比,小鹏销量的成绩单显然不够理想,而小鹏汽车的定位“年轻人的第一辆智能汽车”,让其并没有太多的溢价空间,而高销量和高认可度成为小鹏汽车想在这一定价区间存活的唯一出路。
两年半巨亏近59亿元 陷资本争相追捧的怪圈
何小鹏新能源故事前路存疑:小鹏汽车融资超百亿急切IPO 资本“标尺”再难倾斜
小鹏汽车招股书显示,2018年、2019年和2020年上半年,小鹏汽车净亏损分别为13.988亿元、36.917亿元、7.958亿元,两年半累计亏损58.863亿元。
小鹏汽车连年亏损,并没有抵挡资本的热情,7月20 日小鹏汽车签署了C+轮融资协议,总额近 5 亿美元,资方包括为Aspex、高瓴、红杉等知名投资机构。8月3日,小鹏汽车获得了C++轮超3亿美元融资,此次投资由阿里巴巴集团领投,还包括卡塔尔主权基金 (QIA)等投资方。
短短15天内,小鹏汽车就获得了两轮超8亿美元融资,前后两次紧凑的融资,无疑将加速小鹏汽车的IPO的步伐。
天眼查显示,小鹏汽车自2015年创立至今,先后经历了10轮融资,投资者包括IDG 资本、晨兴资本、中金资本等,融资金额或已超163亿元人民币,其中在A+轮、B轮及日前进行的C++轮融资中,阿里巴巴集团均有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