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2021中国天使创投峰会暨第八届黄浦江论坛顺利举行。
本届论坛,嘉宾阵容豪华,聚焦数字经济及“双碳”下的可持续发展,来宾们深入交流思想,碰撞出无数精彩的火花。
今天,我们一起来回顾梅花创投创始合伙人吴世春带来的主题演讲:
非常高兴受大会邀请来做分享,我觉得其实今年上半年消费品投资还是蛮火热,到了下半年,不管是电商类的消费还是线下的消费,我相信都看到了一些急剧下降的数据,但是我们也看到了市场上的泡沫,或者一些估值在上半年是非常的吓人,很多的投资项目都是算不过来账,最后会出现一批企业批量死掉。
创业公司的10种“死法”
今天给大家分享得的是,《新消费项目的死法和活法》。这个是我们投的项目,我们的行业布局涵盖中国所有的领域,消费是重要布局的一个方面。
我们总结创业公司会有10种“死法”,为什么要学习创业公司的死法,就像查理芒格说,如果知道我会死在哪里,如果一个创业者知道会倒在哪个地方,你可以避免那个坑。
如果一个投资人能够去了解,哪些公司会倒在什么位置的话,那就会更加准确地去筛选项目和筛选创业者。
第一种,30%的创业者都会死于这条路:创始人的心力不足。
创业者的心力应该像唐僧和刘邦,意志坚强,情绪稳定,在挫折和困难中打持久战。心力不足便会容易放弃、易怒易喜、不善交流、自己闭门造车,前怕狼,后怕虎。很多事情没干就已经在思前想后了,容易受诱惑,总是去追风口。
第二种,创始人不专注。
一个创始人的精力也好,上市公司的核心资源不专注,等于你最核心的资源在浪费。如果创始人控制不住自己,就可以问自己几个问题:现在的业务是否足够安全?有没有可能做到行业第一?这个行业有没有上市的空间?
第三种,创始人认知不足。
这也是一种常见的“死法”,没有认知的心理是“匹夫之勇”,没有认知是投机取巧。你的认知会决定你做得对不对,我们看了很多的创业者,有的在刻舟求剑,还活在过去的时代,低估行业的难度,低估竞争对手,高估自己的能力,这些都是一些认知不足的体现。
第四种,没有创新力。
创新成功的共同特质:首先要有创新能力,和同行有差异化,与其更好,不如不同。创新可以体现带很多的方面,在技术上,产品设计上,商业模式上面,像管理上面,很多方面都可以创新,必须要找到你和同行和竞品差异化的地方。
第五种,没有节奏和定力。
创业市场像马拉松,节奏总是有轻重缓急,你不能被市场带了节奏,如果一个创业者没有定力,如果看起来很佛,或者很轻漂的话,是走不远的。
比如,像我们投的小牛电动,都是做那种一两千元低端的电池,但是他们完全按照自己的节奏,做了一个高端的锂电池车,现在变成了行业的领头羊。
我们投理想汽车也是如此,那个时候普遍做纯电,因为地方有补贴,可以上新能源牌,当时理想汽车按照自己的节奏做混动,完全没有补贴,没有里程焦虑的混动车,现在变成了造车商场里面的龙头。
第六种,没有良好的心态。
我觉得好的心态是乐观积极、开放。保持好的心态,你才认知合理,行为理智。那种苦大仇深、悲观、封闭的创业心态很难成功。所以,我们要看一个人的面相,就觉得很“苦”的话,我们是很难去投他的。
第七种,在原有的路径上挑战巨头。
我们说投资要投在拐点,投在有颠覆性的变量上面。如果你按照原有的打法,很难对一个新的创业公司,很难击败巨头。
变量和拐点,总是来自于技术创新。消费的群体或者消费心理发生了变化。比如,“Z世代”就是市场上很重要的拐点,因为他们对于国货品牌的接受度更高。
第八种,为情怀所困。创业是一个特别俗的事,少谈情怀,多谈数字,谈报表、谈进度,商业就是最大的慈善,能把公司做好,能给员工按时发工资,能不拖欠供应商的款,不拖欠合作伙伴的结款,就是最大的情怀。
我觉得大部分的创业项目都不需要讲情怀,只有很少部分需要用情怀稍微包装一下。
第九种,不懂社会分工。
什么事情都想自己干。一个成功的创业者应该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机构去做,社会分工协作能做很多的事情,自己把业务做好,我觉得很多其他的东西,都可以用钱去解决。
第十种,没有宏观能力。
以前这一块还没有那么重要,现在发现这一块越来越重要。我们这几年经历了几个行业团灭的情况,包括互联网金融,包括K12教育培训。没有宏观能力,意味着你对政策和趋势理解不透。
政策是一个行业最大的助力,也可能对行业是灭顶之灾。获得相应政策的助力的,比如说新能源造车。当然也有直接给行业带来灭顶之灾的,所以说,我们一定要以趋势为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