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话大众工匠CEO辛恒:“自营服务”模式从源头把控质量、四大系

随着家政服务业持续快速发展,信息不对等、信用缺失、乱收费、价格不公开透明等问题日益凸显,部分家政服务员隐瞒真实信息,服务质量堪忧,使得家政行业信任度蒙上一层阴影。
 
  国家发改委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家政服务行业营业收入达5762亿,同比增长27.9%,据测算,到2020年,中国家政服务业市场规模将达到8782亿元。
 
  当互联网+家政碰撞到一起,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优势,能给传统家政行业带来哪些赋能与改变?又会带来什么新增长点?
 
  “自营服务”模式 从源头把控服务质量
 
  目前,家政服务行业和打车、外卖等行业相比,用户需求更加个性化,服务单价更高。而目前行业多以撮合为主,由于这其中涉及多方利益,容易产生冲突,一些互联网家政品牌选择直营模式,将家政服务者员工化。与此同时,运营成本也随之大大增加,创业公司初期很难支撑起这种模式,通过直营进一步扩张压力重重。
 
  作为互联网一站式家庭生活服务平台,大众工匠创始人辛恒表示,大众工匠选择与工匠直接签署合作协议,采用“自营服务”的模式,避免第三方供应商参与,从源头把控服务质量,既能保持对服务人员的管理,也能为用户提供可追溯可反馈的服务链。
 
对话大众工匠CEO辛恒:“自营服务”模式从源头把控质量、四大系统实现派单运力双提升打开APP 阅读最新报道
 
  消费者收入的不断提高,省钱已经不是首要问题,入户到家服务过程中,消费者更看重的是省时省心省力。大众工匠的目标用户定位于注重生活质量的中高端收入人群提供高价值服务。
 
  去年10月,辛恒率大众工匠高管赴日本学习,走访到家政服务的Bears Co.从不在电视和杂志上打广告,却在行业拥有极好的美誉度,谈及其中的秘诀就是用户的口碑。关注挖掘生活中的细小问题,特别苛求细节服务,例如在员工培训上要求非常严格,毫无经验的从业人员要经过至少3个月的专业级别培训并获得相应的资格证书才可以上岗。
 
  辛恒认为,日本的工匠服务精神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学习的地方,比如,日本的企业很重视员工的个人发展,以及企业能给员工带来的价值。而目前国内家政服务人员职业化程度偏低,举例来说,我们学历上有本科、硕士、博士认证划分,但具体到我们家政服务人员职业度上并没有一个具象划分。我们通过大众工匠学院培训,内部双晋升机制,可以让家政人员更职业化、服务更标准化,大众工匠为工匠带来个人价值提升的同时,工匠会给用户提供极致服务,也会反哺企业进一步实现正向良性循环。
 
  据了解,大众工匠筛选家政服务人员从多流程,多维度进行严苛筛选,入驻服务工匠全部经过人工面试审核及多达108项培训实习后经过考核方可上岗。目前,劳动者累积培训时长超7万余小时,已为劳动者累积创造收益超1.8亿。
 
  四大智能智能系统让派单与运力效率双提升
 
  “依托大数据技术,提升家政服务人员的素质和技能水平,促进整个家政行业的标准化建立,保障消费者的权益,才是行业发展的重中之重”,辛恒如是说。
 
  据介绍,大众工匠经过3年多行业深耕,在管理系统开发方面投入大量人才与精力。目前,已拥有自主研发运营管理系统、智能派单系统、CRM管理系统、运力弹性调度系统,以及用户端APP和服务工匠端APP。用户端APP为用户提供线上交易流程闭环,让服务可视化和价格透明化。用户通过APP实现浏览、下单、服务、接单和评价全过程。除了交易环节,APP还设置有客服反馈系统和工匠信息展示区域。
 
  服务工匠端APP将流程追踪可视化,服务流程包括线上签到、服务确认、交易完成和用户反馈等环节。数据后台搭建有工匠成长体系,覆盖考勤管理、接单提醒、定位导航、线上培训、技能标签等内容。除此之外,智能派单系统代替人力匹配,根据客户偏好,通过多重标签精准匹配进行派单。
 
  对此,辛恒举例表示,日后在大众工匠下单一个服务就像叫一个外卖一样简单。并且随着系统的训练程度愈高,用户的形象标签越具象,系统无论是精准度还是智能化程度都会愈高,用户黏性也会愈大。在此基础上,大众工匠在未来还将这套自建的综合型家政服务技术平台系统对外开放,与行业里的其他企业联动起来,释放效能,为整个行业赋能。

dawei

【声明】:聊城站长网内容转载自互联网,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绝非权威,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您发现内容存在版权问题,请提交相关链接至邮箱:bqsm@foxmail.com,我们将及时予以处理。